荷斯坦奶牛异常行为与其产奶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赵卿尧; 孙福昱; 顾宪红*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2021, 57(07): 261-266.
DOI:10.19556/j.0258-7033.20200819-08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荷斯坦奶牛异常行为与其产奶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为调控异常行为的发生以改善奶牛产奶性能提供思路。分别从饲养管理、饲喂方式相似的4家规模化奶牛场(北京、山东、河北、江苏各1家)选择1个100~300头的高产泌乳牛群,共计630头无临床疾病记录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切片式观察,每天于08:00—17:00(08:00—9:0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观测8次,连续观测3d,记录奶牛卷舌、过度自我梳理、过度蹭痒3种异常行为发生情况,并对观测牛群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AS 9.4软件GLM过程分析影响荷斯坦奶牛异常行为发生频次的潜在因素以及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与其异常行为发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所处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其异常行为的发生频次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中度热应激下的奶牛过度自我梳理发生频次大于轻度热应激下的奶牛(P<0.05);卷舌行为奶牛的日产奶量高于不发生卷舌行为奶牛(P<0.05),过度梳理行为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高于不发生该行为奶牛(P<0.05),过度蹭痒行为奶牛的乳蛋白率高于不发生该行为奶牛(P<0.05);整体上看,随奶牛异常行为发生频次增加产奶性能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由此得出,异常行为的适度表达可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但异常行为发生过于频繁时,产奶性能则会下降,可能表明奶牛健康受到了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