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的特点及其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给予西酞普兰治疗12周,治疗前、后(n=31)均采用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 test,AMT)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患者的自传体记忆水平和抑郁症状。同期40名正常对照也进行前、后(n=33)两次同样评定。结果治疗前,患者组AMT积极线索词得分低于对照组[(7.19±1.38)vs(11.00±2.14),P<0.05],而消极线索词得分高于对照组[(8.90±1.44)vs(7.55±2.00),P<0.05];治疗后,患者组积极线索词得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7.61±1.49)vs(10.72±1.82),P<0.05],消极线索词得分仍高于患者组[(8.71±1.49)vs(7.30±1.99),P<0.05];但治疗前后上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后B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体现出对积极线索词记忆概括化程度较高但对消极线索词记忆具体化程度较高的特点,而且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提示其乃抑郁症相对稳定的认知特征。

  • 单位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