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继晚明以高堂大轴的恣肆书写为特征的表现性书风之后,书法在清代中期又进入一个崇尚创新的新时期。碑学中兴是这一新时期到来的标志。在清代,从篆隶到碑体楷书,再到碑体行书、草书,书法诸体的创作出现了整体繁荣。沈曾植说:"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隶者,篆之行也。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故夫物相杂而文生,物相兼而数赜。"(《研图注篆之居随笔》)这种对诸体通变的认识,并非在文字学意义上,而是在审美观念上对书法的创作实践有指导作用。清代碑学所提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