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mountain-type zoonotic visceral leishmaniasis, MTZVL)疫情,为当地制订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病例特征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分析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发病趋势变化。收集2020年阳泉市白蛉监测数据及犬利什曼原虫感染率调查数据,计算各县(区)白蛉密度和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并应用直线相关法分析其与人群MT-ZVL发病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累计报告MT-ZVL病例162例,年均发病率1.9/10万,逐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7、16、27、33例和75例,呈快速上升态势(APC=72.79%,t=11.10,P <0.01)。阳泉市下辖5个县(区)均有MT-ZVL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郊区(35.2%,57/162)和平定县(33.3%,54/162),年龄以≥15岁(71.6%,116/162)和0~2岁(22.2%,36/162)为主,职业以农民(37.4%,61/162)和散居儿童(24.5%,40/162)为主。2020年5—9月,阳泉市中华白蛉平均密度为6.3只/(灯·夜),其中郊区最高[12.6只/(灯·夜)]、盂县最低[1.1只/(灯·夜)],各县(区)中华白蛉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282,P <0.01)。全市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7.4%(2 996/40 573),其中郊区最高(16.6%,1 444/8 677)、盂县最低(2.3%,266/11 501),各县(区)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53.74,P <0.01);流浪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20.0%(159/794),高于家犬(χ2=176.63,P <0.01)。白蛉密度、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和人群MT-ZVL发病率间均存在相关性(r=0.832~0.870,P均<0.05)。结论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MT-ZVL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采取系统干预措施。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阳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