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幼龄乔木修复林下土壤改良及植被多样性研究

作者:吴芮欣; 马会强; 支天一; 初兆娴; 李爽; 石珍瑜; 韩泽治*
来源:生态科学, 2019, 38(03): 71-79.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3.009

摘要

以辽宁省抚顺市榆树铁矿和傲牛铁矿植被恢复区为研究对象,两矿山分别选用先锋树种樟子松和刺槐进行单纯乔木层植被修复。通过调查样方植被株高及胸径、测定土壤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分析两矿山已恢复样地土壤肥力状况,再综合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计算植被多样性指数,进而分析恢复初期林下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基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幼龄林恢复期间,樟子松和刺槐的胸径和树高逐年升高,刺槐年均树高增长可达樟子松的1.94—4.43倍,两种乔木均可将酸性土壤改良至中性,但幼龄樟子松林较幼龄刺槐林更易积累贫瘠地中的营养物质;植被多样性调查共出现19种草本植物,隶属于11科16属,植被多样性评价显示刺槐林草本层植被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樟子松林。综上,推荐抚顺市废弃矿山乔木层混交种植樟子松和刺槐,以共同作用促进草本层自然演替过程,并引入灌木种形成"乔-灌-草"复合系统加快矿山修复进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