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绘制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内侧壁骨折地图,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内侧壁骨折线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36例累及后内侧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7例,女79例;平均年龄为64岁(48~81岁);骨折AO分型:31-A2型骨折101例,31-A3型骨折35例。收集其CT资料并予以三维重建,通过对股骨干及小转子特定标志物进行比对,将三维CT叠加并定向拟合于股骨转子间后内侧壁标准模型,绘制骨折地图。测量其后内侧壁骨折高度、宽度、面积及骨折线走行角度等,描述骨折线形态。结果 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后内侧壁骨折高度为(48.76±4.11)mm、宽度为(29.78±3.29)mm、面积为(1 468.47±75.26)mm2,骨折线走形角度为49.93°±13.05°,骨折面积比(骨折区面积/后内侧壁面积比)为38.34%±16.58%。后内侧壁骨折地图的特点:骨折线在小转子区域及其前方分布密集。31-A2型骨折后内侧壁骨折线多集中于小转子及其下方,骨折线呈前上至后下方斜形破坏股骨距下段。31-A3型骨折线集中于小转子及其上方区域,呈前下至后上方斜形破坏股骨距上段。结论 该骨折地图可以提高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内侧壁骨折的直观认识,并完善AO分型中31-A2型、31-A3型骨折对后内侧壁骨折线分布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