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红色‘贵妃’杧与绿色‘椰香’杧果皮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果实发育期内果皮花色苷含量与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黄烷酮-3β羟化酶(F3H)、类黄酮 3’-羟化酶(F3’H)、植物类黄酮-3’,5’-羟化酶(F3’5’ H)、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基黄酮醇还原酶(DFR)、花色素苷合成酶(ANS)、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等9种酶活性的相关性,揭示花色苷合成酶对杧果果皮花色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PAL、CHI作为催化合成花色苷前体物质的相关酶,与花色苷含量的积累无密切关系;CHS、F3H、F3’H、F3’5’H、DFR、ANS、UFGT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密切相关,推测这些酶积极参与了杧果果实发育中花色苷的合成代谢,其中,F3’H活性值仅在‘贵妃’中表现出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F3’5’H活性值仅在‘椰香’中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T-qPCR进一步验证F3’H与F3’5’H基因在品种间的表达水平与该酶活性值变化模式相同,故推测F3’H、F3’5’H 可能是导致‘贵妃’和 ‘椰香’果皮花色苷差异的关键酶。本研究旨在探明酶在不同色泽杧果果皮花色苷合成代谢的贡献,为挖掘杧果花色苷合成主要功能基因、色泽形成生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杧果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