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支架置入目前仍是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PAD)最主流的治疗方式,而可降解支架有可能是改善其治疗效果更好的办法。本研究拟在通过与市场现有的金属支架进行对比,评价3D打印多聚合物可降解载药支架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整体使用性能。方法:本研究实验组支架为3D打印多聚合物可降解载药支架BRS(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照组为镍钛合金金属裸支架BMS(商品名:SMART,生产厂家为厂家为Cordis Corporation,生产地在美国)。共选取44头健康普通白猪,性别不限,分别于双侧髂股动脉置入可降解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并于不同随访时间点采集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电镜以及降解信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特殊不良事件。造影结果:血管内腔最小直径结果支架置入后1个月,BMS和BRS两组的MLD均有所降低,但BRS组的MLD则高于BMS组,并有车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时,BRS组的MLD略大于BM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个月时,BRS组的MLD略大于BMS组(4.91 vs. 4.49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2个月时,BRS和BMS两组的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BRS接近其置入即刻的MLD值,BMS略低于其置入即刻的MLD值。24个月时,BRS和BMS两组的M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BRS和BMS两组的MLD均大于置入即刻的MLD值。OCT结果显示,与即刻的支架面积和直径相比,BRS和BMS在1个月时支架面积和直径均有所降低,随后BRS支架面积开始增大,并继续随时间增加至高于即刻的值,BMS支架面积和直径在6~12个月内逐渐增加至与即刻的值相当。降解组BRS支架置入后支架的分子量和平板压在1个月时几乎无明显变化;3个月时,分子量下降约70%,平板压下降约90%;6个月时,分子量下降约90%,平板压下降约95%;至12个月时,分子量和平板压下降约96%。两组支架损伤积分,炎症积分、内皮化积分在1、3、6、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皮细胞覆盖率在12个月时BMS显著低于BRS,炎症积分在24个月时BMS显著高于BRS,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本实验所用3D打印多聚合物可降解载药支架的安全性与金属裸支架无明显差别,在抑制内膜增生改善通畅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