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国家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一项在我国29个中心进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构建动态Markov模型,模拟时限为8年,循环周期为21 d。比较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观察组)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照组)二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经济性。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产出指标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再通过敏感性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的人均增量成本为67 953.82元,人均增量效用为0.40 QALYs,ICER为168 861.89元/QALY,低于以3倍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217 500元/QALY),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更具有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进入疾病进展(PD)状态后使用曲妥珠单抗或吡咯替尼治疗比例、观察组患者进入PD状态后使用拉帕替尼或曲妥珠单抗治疗比例、卡培他滨药物成本等参数对ICER影响较大,但这些参数均不能导致基础分析结果翻转。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WTP阈值为217 500元/QALY时,观察组治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94.10%。分区生存模型分析结果与动态Markov模型结果一致。结论在以3倍2020年我国人均GDP为WTP阈值的前提下,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较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更具有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