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青海省三江源区选择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高寒草甸和玛多县花石峡镇高寒草原典型样区,各划分5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分层采集010、1020、2030 cm不同深度土层样品,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寒草地土壤表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呈明显下降趋势,表土(030 cm)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各退化程度间均差异显著(P<0.05)。与原生植被相比,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在青珍样地上平均降低6.18%、12.92%、23.03%、31.46%;10.05%、23.54%、29.37%、37.83%;8.28%、17.93%、24.14%、34.83%。在花石峡样地上分别降低10.84%、18.67%、25.90%、35.54%;16.82%、29.91%、45.79%、60.75%;8.64%、21.81%、28.40%、40.74%。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在生态系统退化下的变化剧烈,不同退化程度不同土层高寒草甸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高寒草原土壤。研究退化高寒草地的土壤酶活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单位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