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使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的毒副反应,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因患有急性白血病住院治疗的患儿237例,根据使用甲氨蝶呤的不同剂量分为2组。低危组:甲氨蝶呤的给药剂量为3 g·m-2,共153例。高危组:甲氨蝶呤的给药剂量为5 g·m-2,共84例。首次使用甲氨蝶呤36 h后使用四氢叶酸钙(CF)解救,监测24 h、48 h血药浓度,48 h后若>1μmol·L-1,则加大剂量继续解救,直至达到安全浓度(<0.1 mmol·L-1);若48 h后<1μmol·L-1,则继续常规解救。对比分析2组24 h、48 h血药浓度;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在24 h后血药浓度有差异,高危组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48 h后血药浓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2组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24 h、48 h后血药浓度达到较高水平,经四氢叶酸钙解救后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给药剂量大可降低解救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类毒副反应,给药剂量较大更易导致消化道反应毒副反应的出现。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