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长亭赠别,折柳相送。光阴流转间,"柳"在诗词里、在书画里,在古人营造的意境里平添了一层朦胧的、烟绿色的忧愁。兰舟于岸边水沿摇向明月升起的天际,车马于十里长亭颠簸过崇山峻岭,"柳"总在做着最后的抗争,以它柔软的因风拂动的绿枝,对注定一别的人们呢喃出"留"下来的祈求。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在灞桥边栽下了一溪烟柳,柳永才能于"杨柳岸"叹晓风残月,长亭外才有了"晚风拂柳笛声残"与"一壶浊酒尽余欢"。"柳"就如此,因为它那谐音"留"的美丽名称,因为它那像极了挥手道别与拥抱的姿态,使它有了自己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