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DR柱”跃增,跃增后0℃层以上过冷水数量与高密度霰数量骤增,变化率分别为26.7库/min与11.8库/min。成熟阶段,“ZDR柱”深度延展至接近-20℃层,单体内微物理反应加剧,冰雹数量骤增,生成速率为105.8库/min。“ZDR柱”转化面积为210库的“ZDR洞”(差分反射率因子洞)(ZDR<1),可以指示地面降雹位置。(2)降雹发生在“ZDR柱”崩塌后,固体降水物的拖拽作用使得“ZDR柱”高度降至-10℃层以下。小雹下落至0℃层以下时融化,表层形成水膜,导致降雹时近地面出现ZDR大值区。(3)孤立单体内微物理过程与热动力过程相互作用,促进了“ZDR柱”的生成发展。本文针对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不同阶段“ZDR柱”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对应的雹暴模型,对当地冰雹的预警及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