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门来自国外的理论资源,诠释学自有其渊源和特定学术内涵。我国对诠释学的接受已历40多年,基于“诠释”主题、利用诠释学资源所展开的各种研究,尤其是围绕理解与解释等诠释学基本问题所引发的各种讨论,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学界特别是文学研究界特有的“诠释话语”。然而由于对西方现代诠释学核心理论即海德格尔诠释学的不充分理解,导致诠释学的存在论内涵在当下诠释话语中仍然暗晦不彰。只有立足比较视域,准确把握比较研究的本质,才能跨越学科边界、语言囚笼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真正走入“诠释学”的视域。
- 单位
作为一门来自国外的理论资源,诠释学自有其渊源和特定学术内涵。我国对诠释学的接受已历40多年,基于“诠释”主题、利用诠释学资源所展开的各种研究,尤其是围绕理解与解释等诠释学基本问题所引发的各种讨论,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学界特别是文学研究界特有的“诠释话语”。然而由于对西方现代诠释学核心理论即海德格尔诠释学的不充分理解,导致诠释学的存在论内涵在当下诠释话语中仍然暗晦不彰。只有立足比较视域,准确把握比较研究的本质,才能跨越学科边界、语言囚笼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真正走入“诠释学”的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