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兔肺隐球菌感染模型制作方法及隐球菌荚膜多糖(Crag)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对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20只,免疫正常组10只和对照组6只。采用气管穿刺法对免疫抑制组及免疫正常组进行隐球菌菌种接种,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于实验第1~5天每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之后隔日1次维持免疫抑制状态;第4日起,每日1次万古霉素、头孢他定静脉注射,隔日1次庆大霉素静脉注射,预防细菌感染。免疫正常组及对照组未注射免疫抑制剂及抗生裘。接种1周后抽取静脉血行Crag LFA、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并行胸部CT扫描,之后处死取肺灌洗液行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试验、肺组织进行病原菌培养、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胸部CT检查免疫抑制组阳性率75%(15/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20%(2/10),而且免疫抑制组出现磨玻璃影及斑片影、血管支气管柬增粗、结节等多种表现,免疫正常组主要表现为结节影;隐球菌培养免疫抑制组阳性率100%(20/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30%(3/10);病理检查免疫抑制组阳性率80%(16/20),免疫正常组阳性率30%(3/10);空白对照组6只兔子全部检查均阴性。免疫抑制组新型隐球菌组模型建立成功率为80.00%(16/20),免疫正常组的成功率为30.00%(3/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ag LFA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100%;灌洗液Crag LFA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2.35%。G试验及GM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免疫功能抑制宿主更容易感染肺隐球菌。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rag LFA对诊断肺隐球菌病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两者联合应用时。G试验、GM试验在肺隐球菌感染中多为阴性。

  • 单位
    福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