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四川小麦主栽品种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的抗性,比较以蚜量比值为标准划分的抗性等级与千粒重损失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00年以来四川省审定的34个小麦主栽品种,遮雨棚内盆栽种植,在孕穗期进行罩网接蚜,利用蚜量比值方法划分抗蚜等级,在小麦成熟后测定千粒重损失率。【结果】34个品种的抗性等级分布为中抗~高感,没有抗或高抗品种,中抗、低抗、低感、中感、感、高感等级的品种数分别为2、6、11、5、6和4个,中抗品种为川麦42和绵麦45。中抗至高感等级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损失率依次为43.6%、58.1%、60.3%、68.1%、73.5%和77.1%,川麦42(中抗)和内麦836(高感)的千粒重损失率分别为41.8%和80.7%。蚜量比值与千粒重损失率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部分品种抗性等级与其千粒重损失率表现不一致,低抗品种川农16千粒重损失率为70.0%,而低感品种川麦107的千粒重损失率为52.8%。【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参试的四川小麦品种在中抗至高感禾谷缢管蚜等级内均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低感范围内,具有外源遗传背景的川麦42比近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稍强。蚜量比值结合千粒重损失率进行小麦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更加可靠。

  • 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