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33+CD44+喉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致癌性研究及相关微小RNA的鉴定

作者:李圆*; 周雪华; 陈朝辉; 代丽丽; 崔彩霞; 吴宏林; 魏庆宇; 樊开梅; 徐奕莲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54(07).

摘要

目的比较CD133+CD44+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干细胞与一般喉鳞癌干细胞的致癌能力, 并探讨微小RNA(miRNA)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培养实体瘤来源的喉鳞癌干细胞和Hep-2来源的喉鳞癌干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 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比较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与未筛选的喉鳞癌干细胞的侵袭、迁移和成瘤能力, 然后提取两种喉鳞癌干细胞的总miRNA, 通过丹麦Exiqon公司的miRNA芯片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 (1)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中, 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与未筛选的喉鳞癌干细胞比较, 侵袭细胞更多, 细胞侵袭率也更高(80.2%±2.3%比63.9%±3.2%, t=5.011, P=0.027);(2)在细胞迁移实验中, 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比未筛选的喉鳞癌干细胞具有更高的迁移率(82.9%±1.1%比70.9%±0.6%, t=4.514, P=0.031);(3)在动物成瘤实验中, 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比未筛选的喉鳞癌干细胞成瘤需要注射的细胞数少(1×103个比1×105个), 成瘤率更高(80%比50%)。另外, 用miRNA芯片检测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和未筛选的喉鳞癌干细胞的miRNA水平后发现, 在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中, 有15条miRNA水平明显较高, 有3条miRNA水平明显较低。结论 CD133+CD44+喉鳞癌干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迁移和成瘤能力, miRNAs的差异表达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