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及其分型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由瑾; 温丽英; 杨晓静; 冯冬梅; 苏华; 周向昭; 安国芝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2(02): 185-188.
DOI: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20.02.015

摘要

目的:探究链球菌感染及其分型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6-01~2018-12入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00例,将患儿按不同临床型分为A单纯型(仅有皮肤紫癜)40例、B关节型(皮肤紫癜伴关节症状)40例、C腹型(皮肤紫癜伴胃肠道症状)40例、D肾型(尿蛋白阳性,潜血大于3)40例、E混合型(2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40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血清,对患儿血清中的TORCH抗体IgG和IgM进行检测,检测所有患儿血清中C4补体的水平。所有患儿均进行咽拭子培养,观察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血清中的IgM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且随着病程的加重,IgM水平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的IgG水平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患儿且随着病程的加重IgG水平降低(P<0.05);所有患儿血清中补体C4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儿的咽拭子培养中,正常菌群(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型患儿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40.00%)显著高于其他患儿,而腹型患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27.50%)显著高于其他患儿(P<0.05)。结论:了解各种微生物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的相关性,从而为过敏性紫癜患儿预防,有针对性治疗,缩短病程,减去脏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