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获取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G-MPI心功能参数的参考范围,并分析性别、年龄和体质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疑诊冠心病但冠心病低度可能性的门诊患者175例[男89例,年龄(48.3±10.7)岁;女86例,年龄(49.8±10.4)岁],在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间均行99Tcm-MIBI负荷G-MPI,测定左心室EDV、ESV、EF,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正态分布法确定参考范围,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百分位数法,并采用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法分析性别、年龄和体质量对参数值的影响。2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心功能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男性EF值下限为50%,EDV、ESV上限为112 ml、49 ml;女性EF值下限54%,EDV、ESV上限为77ml、30ml。男性EDV、ESV分别为(75.8±18.3)和(27.1±10.9)ml,均显著高于女性的(53.3±11.7)和(14.3±7.9)ml(t值:9.35、8.59,均P<0.01);男性EF低于女性:(65.1±7.6)%和(74.7±10.0)%(t=-6.92,P<0.01),女性小心脏比例为76%(65/8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是EF、ESV的预测因子,体质量也是心室容积预测因子;按年龄大小将患者分成≤40岁,4149岁,≥50岁组,男性不同年龄组间EDV、ES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1.106、0.954、1.029,均P>0.05);女性不同年龄组间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8,P>0.05),ES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5.010、6.229,均P<0.05)。结论 G-MPI测量不同性别、年龄冠心病低度可能性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有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参数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不同。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