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镇静作用上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选择2014~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LC 100例,5例因手术方式改变、1例因术中出现过敏性休克退出研究,94例完成临床观察和随访。选择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起始配伍浓度,观察靶控输注至警醒/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1分的意识消失时间(time to loss of consciousenss,TLOC),术中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率(heart rate,HR)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维持BIS 40~60、平均动脉压≥60 mm Hg、HR≥50次/min且平均动脉压和HR波动不超过基础值30%。记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至OAA/S评分≥3分的意识恢复时间(time to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TROC)。以受试者TLOC≤5 min、TROC≤10 min、术中95%患者药效指标满意为目标,计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LC术中靶控浓度的最佳配伍范围。结果丙泊酚(2~9μg/ml)与瑞芬太尼(1~10 ng/ml)在TLOC和TROC的药效上呈协同作用。LC药物靶控浓度的最佳配伍范围:丙泊酚2μg/ml(推荐监测BIS)伍用瑞芬太尼6~10 ng/ml,丙泊酚3μg/ml伍用瑞芬太尼3~5 ng/ml,丙泊酚4μg/ml伍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4. 5μg/ml伍用瑞芬太尼2. 6 ng/ml。丙泊酚浓度≥5μg/ml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45例中43例BIS <40;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复合瑞芬太尼6~10 ng/ml,给予气管插管刺激时,25例中2例BIS值呈一过性上升,术中BIS均维持在40~60。3例(3. 2%)意识消失前出现呼吸暂停; 7例(7. 4%)麻醉诱导期间出现循环抑制,其中4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1例(22. 3%)主诉注射痛; 7例(7. 4%)出现多语和不自主活动。术后随访无知晓发生。结论丙泊酚(2~9μg/ml)与瑞芬太尼(1~10 ng/ml)在镇静药效反应呈协同作用;不同的药效反应相结合创建出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最佳配伍剂量范围,可以为LC提供满意的麻醉,并且麻醉诱导和麻醉恢复快速。
-
单位北京和睦家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