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英国学术界对中国的关注始于清朝。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收藏的最早中文文献中有博德利爵士(Sir Thomas Bodley,1545-1613)的手迹,其时间为1604年。a不过,尽管中英贸易不断发展,但"英国汉学"却进展缓慢。虽然汉语教育起步较迟,发展缓慢,但英国还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中国与西方交往的领路人。英国在华的实质存在意味着清史研究以及英国汉学的进展与英帝国的经历以及通商口岸和租借地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帝国的衰落,区域研究的兴起以及清朝逐步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英国也开始为清史研究做出卓越贡献。除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