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患者纳米碳淋巴示踪方法的应用

作者:张俊立; 靳依萍; 李森; 马鹏飞; 曹养辉; 刘晨宇; 张习杰; 韩广森; 赵玉洲*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 35(10).

摘要

目的探寻一种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淋巴结获取数目的纳米碳淋巴示踪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159例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66例术前1 d经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碳设为研究组, 93例术中使用皮试针头注射浆膜下层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平均总淋巴结获取数目为(47.0±14.7)枚, 对照组为(38.0±14.5)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获取的平均纤维化淋巴结数目为(3.1±1.9)枚, 对照组为(3.0±1.8)枚,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黑染淋巴结数目为(22.3±4.4)枚, 对照组为(14.7±4.8)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第一站淋巴结平均获取数目为(26.6±8.5)枚, 对照组为(24.1±9.9)枚,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第二站淋巴结平均获取数目为(20.4±6.9)枚, 对照组为(13.8±5.7)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1 d经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碳较术中在浆膜下层注射纳米碳更能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获取个数, 尤其是第二站淋巴结数目, 有助于提高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