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电话指导下的认知行为自助疗法(CBTI-SH)和酒石酸唑吡坦对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精神心理科门诊慢性失眠患者60例,按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剂量递减的酒石酸唑吡坦治疗:药物起始剂量为10 mg/d,每周递减1/4剂量,疗程4周;研究组给予睡眠卫生教育+CBTI-SH治疗:疗程4周,内容包括认知重建、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将CBTI-SH的内容制成文字材料,由患者自助实施,第1、3周末分别给予15min的电话指导。在基线时及第2、4、6周末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睡眠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患者每天记录睡眠日志,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要求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价,即过去1周内有多少天按照要求执行了CBTI-SH或睡眠卫生教育的6种主要成分。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PSQI量表、ESS量表评分及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卧床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效应量分别为1.93、0.04、1.00、0.98、0.11、0.57、0.43。研究组对"不在床上做其他事"和"不在床上担忧"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而对"限制卧床时间"、"不能睡则离开床"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应用剂量递减的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策略相比,CBTI-SH治疗慢性失眠及伴随的日间思睡的疗效更优,但部分依从性有待提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