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熊猫索桥技术(panda rope bridge technique,PRBT)中两种高强度缝线以不同缝合方式修复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差异,以期为临床选择缝线及缝合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取市售40条牛跟腱随机分成4组(n=10),在跟腱止点近端4 cm处横形切断并缝合。其中,A、B组使用Ethibond 5号线,近端均为腱腹交界处Krackow缝合,远端分别为跟骨冠状孔固定、跟骨锚钉缝合,断端平面分别经过4、8根线;C、D组均使用Ultrabraid 2号线,近端为腱腹交界处Krackow缝合,远端为带线锚钉固定于跟骨,断端平面分别经过4、8根线。使用电子动静态万能材料仪测试动态拉力20~100、20~200、20~300、20~400 N(0.5 Hz、250个循环)下,每个阶段跟腱断端间隙以及缝合失效发生情况。结果拉力20~100 N和20~200 N,跟腱断端间隙从小到大依次为D、B、C、A组,其中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20~300 N和20~400 N,4组跟腱断端间隙>5 mm,为巨大间隙。拉力20~100 N和20~200 N,4组缝合保持率均为100%。拉力20~300 N,A、B、C、D组缝合保持率分别为0、80%、60%和100%。其中,A组缝合保持率与B、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20~400 N,A、B、C、D组缝合保持率分别为0、50%、0和70%,A、B组间及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BT以8根高强度缝线经跟腱断端平面方式修复跟腱断裂,可以满足早期快速康复中使用跟腱靴或者跟垫时安全行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