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西风化煤灰分高、热值低,导致其燃烧发电利用受到限制。前人大量研究了从风化煤中提取腐植酸及其相关应用,但目前鲜有风化煤灰渣形成特性相关实验研究。为探究山西风化煤的灰渣形成特性,以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为主要实验装置,对风化煤在不同煤颗粒粒径、燃烧气氛下分别进行热态燃烧实验。利用天平、振动筛、马弗炉、激光粒度仪、X-Ray衍射仪分析风化煤灰渣的份额分布、颗粒特性及矿物含量,揭示了不同燃烧工况下风化煤灰渣形成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煤颗粒粒径增加,燃煤颗粒炉内磨损程度减弱,飞灰份额由43.20%减至1.51%,石英、莫来石、赤铁矿生成量和高岭石转化量增加;出口烟气中氧气浓度增加有利于高岭石和黄铁矿转化分解生成石英、莫来石和赤铁矿:随着出口氧气浓度由0.00%增至5.16%,风化煤底渣中的石英含量由41.21%增至51.13%,莫来石含量由7.24%增至21.42%,赤铁矿含量由6.81%增加至23.32%。高灰低热值风化煤能在流化床中实现稳定燃烧,且煤颗粒粒径为2.00~4.00mm的风化煤在出口烟气中氧气浓度为3%~5%的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和矿物转化率,有利于燃烧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和灰渣的二次利用,可作为循环流化床燃料选用依据。
-
单位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