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的解读,是帛书《易传》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它与"以此言取之"、"君子言以矩方也"以及"察其要者,不违其辞",话题一贯,前后相衔,意义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羊"当读为"屰",释为"逆",与"不违其辞"之"违"同义。而"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当理解为"前面得出的所谓‘违逆’,不是违逆而是巧言",是孔子对言行关系认识的具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