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抑郁症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与抑郁症状潜在类别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于2020年3—7月,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贵州省毕节市4所高职高专学校的1 539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与抑郁症状潜在类别的关联。结果 高职高专学生无抑郁症状的占25.8%(397/1 539),可能有抑郁症状的占17.9%(276/1 539),有抑郁症状的占56.3%(866/1 539)。潜在剖面分析发现,高职高专学生的抑郁症状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无抑郁-不稳定型、低抑郁-不稳定型和中度抑郁-稳定型,分别占比26.5%(408/1 539)、56.3%(867/1 539)和17.2%(264/1 53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职高专学生的年龄、学段、是否精准扶贫家庭、学业压力和身体健康状况是抑郁症状潜在类别分组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 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抑郁症状的不同潜在类别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升学生的心理防护能力。
-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