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强调总体公共政策(GPP)在认识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中所起到的关键指导作用。在当前福利国家发生眼花缭乱变化的背景下,重审经济国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历史变迁,以利于进一步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文章特别强调历史观点的重要性,展示国家在不同的发展(和挫折)时期,如何以及为何对社会问题与事件的理解和处理会大不相同。中国社会经济政策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之窗,无论是经济国家早期不幸高度政治化还是后来拨乱反正专心搞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将有助于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因而首次提出"后经济国家时代"的概念。这里既有一个与国际接轨东西方聚合的过程,又有与福利国家相区别的中国特色的坚持和发扬。这一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客观评估的必要框架,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特定文化及历史背景下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包括重新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不公平这一改革开放中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