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边塞诗中含有大量的边塞地名,这些地名构筑起一条"文化边界"。"文化边界"与唐代以武力维持的"实际边界"之间存在着错位,这种错位反映了唐人的疆域观念。在唐代前期,疆域迅速向外扩张,边塞诗中的地名仍较多继承了六朝边塞诗的传统,迁就于对属、叶韵等文学艺术之需,地名错乱、零散,反映实际边患意识较弱,文化边界滞后于实际边界。至盛唐时期,疆域基本定型,边事渐息,而此时边塞诗臻于繁荣,并开始出现大量极西地区的地名,文化边界迅速外延。远方的边塞地名被视为建功立业的舞台,开拓昂扬是这一时期边塞诗的主题。中唐以降,西北边界大幅内附,此时边塞诗中仍旧大量保存了业已陷蕃的西北地名,且寄托情感迥异于盛唐时期。当唐朝的实际疆域大幅缩减的时候,边塞诗中所体现的文化边界却始终没有从象征着军功和国威的西域地区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