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非遗项目广东化州"跳花棚",是明代随移民"由闽入粤"的一种宗族社戏。因长距离迁徙和长时间流变,"跳花棚"部分文化内涵已被宗族移民所遗忘或误读。本文对"跳花棚"的戏剧逻辑进行解读,发现剧中"神性"角色及"神性"元素的出现均具特定的仪式性定位与文化蕴涵,部分科仪甚至包含了闽浙戏剧文化交流,以及闾山派与同样具有古老楚巫渊源的湖湘梅山派相交流之痕迹。"跳花棚"的戏剧形态是考察福建明清道教仪式戏流变值得参考的一种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