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果实成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精准调控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在采收后分别使用100μmol/L ABA和200μmol/L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ABA合成抑制剂)进行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采后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探究ABA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检测内源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并利用qRT-PCR方法分析ABA代谢关键基因(AcNCEDs和AcCYP707As)和ABA信号核心组分基因(AcPYLs、AcPP2Cs和AcSnRK2s)的表达,以及乙烯相关和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结果】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期内,果实硬度逐渐下降,ABA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贮藏第8天时,ABA显著提高了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AcPL1、AcPL2、AcXTH5、AcXTH6、AcPME1和AcMAN1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3.01、2.42、7.58、21.47、5.11和9.49倍,表明ABA处理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果实软化。外源ABA能促进猕猴桃内源ABA的生物合成和乙烯的释放,AcNCED1、AcNCED2的表达模式与ABA含量的趋势相一致,同时对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ABA处理促进了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的上调。此外,ABA处理能促进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降解,促进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了果实呼吸速率和失重率。这些结果表明ABA促进猕猴桃采后成熟,并影响了果实品质。【结论】外源ABA处理促进了猕猴桃果实的采后成熟,激发了乙烯合成和信号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加速了果实软化。研究结果为揭示ABA促进猕猴桃采后成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单位九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