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作者:孙健平; 薛汉中; 王谦; 王鹏飞; 张斌飞; 李明; 孙亮; 任程; 杨娜; 田丁; 李忠; 张堃*
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 (03): 156-159.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03例诊断为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48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7.3岁,年龄范围18~63岁。下肢开放性骨折部位分类:股骨干开放性骨折59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07例;踝关节开发性骨折37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34例,Ⅱ型71例,Ⅲ型98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n=63)及非血栓组(n=140),记录并统计分析血栓发生的例数、发病率及发生部位。血栓的发病率以百分比(%)表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骨折程度、受伤类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内科疾病,骨折部位,术前、术后D-二聚体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检验水准值取双侧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31.03%,其中:5例为中央型血栓(7.93%);17例为混合型血栓(26.98%);41例为周围型血栓(65.08%),血栓主要以周围型血栓为主。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的年龄、骨折程度、受伤类型、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值,合并内科疾病,骨折部位,术前、术后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血栓主要以周围型血栓为主。年龄≥60岁、高处坠落伤、2处及以上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Ⅲ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