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椎体"空壳"的手术治疗策略,为"空壳"的干预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月,根据选择标准纳入53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有椎体"空壳"高危发生风险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重建;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短节段钉棒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Denis分型、骨折节段、伤椎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观察术后椎体"空壳"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术后治疗组有5例发生"空壳",末次随访时不愈合4例;对照组有23例发生"空壳",末次随访时不愈合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发现2例螺钉松动、1例单侧连接棒断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478)。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程度、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两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除末次随访时对照组OD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外(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预防椎体"空壳",有利于伤椎高度的维持和远期功能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单位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