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钉螺肝脏细胞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

作者:叶青; 朱俊勇; 钟沁萍; 蒋明森; 董惠芬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06): 478-482.
DOI:10.3969/j.issn.1000-7423.2007.06.010

摘要

目的研究湖北钉螺肝脏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观察肝脏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分布。方法解剖湖北钉螺取肝脏,用0.2%(体积比)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浸泡及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无菌洗涤、磨碎、过滤,收集肝脏细胞。采用联合法和静置悬浮法接种培养。细胞培养液配方:50mlM199溶液、3mg/ml水解乳蛋白溶液30ml(平衡盐溶液配制)及胎牛血清20ml,混匀,附加常量抗生素(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卡那霉素50μg/ml),混匀,调节pH值为7.2~7.4。于26.5℃培养。联合法培养的肝脏细胞分别进行Giemsa、SDH和LDH染色,显微镜观察活细胞与染色细胞形态、SDH和LDH的分布,以及观察静置悬浮法培养的肝脏细胞形态。结果联合法培养的肝脏细胞贴壁后形态各异,以圆形、椭圆形为主,也有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等。细胞大小约(4~16)μm×(6~20)μm。较小细胞形成细胞簇,细胞核不明显,细胞质丰富、透亮。散在分布的单个细胞稍大,细胞核较大而明显,细胞质较少。培养5~7d的肝脏细胞逐渐退化。Giemsa染色将细胞分为两种,一种为细胞质呈蓝色,细胞核紫红色;另一种是细胞质呈紫红色,细胞核呈蓝色。SDH和LDH染色,细胞质出现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蓝色颗粒。静置悬浮法培养的肝脏细胞不易贴壁,多为圆形,细胞核不明显。细胞较小,约为(4~6)μm×(6~8)μm。培养3d均被细菌污染。结论联合法更适合湖北钉螺肝脏细胞原代培养,SDH和LDH活性位于肝脏细胞质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