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版权蟑螂专门以发起版权侵权诉讼,获取侵权赔偿作为其商业营利模式。我国版权蟑螂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应以美国版权蟑螂的异化发展为鉴,其通过针对大量网络用户的共同虚名诉讼而获取暴利。版权蟑螂扭曲了版权激励机制,挤压权利缓冲空间而损害社会创新。法定赔偿是版权蟑螂的制度诱因,版权蟑螂通过法定赔偿获得高额利润。法定赔偿应当以补全性原则为首要价值取向,同时应对法定赔偿的适用顺位加之以严格的限制。建议引入以权利信息、行为信息综合评判的法定赔偿层次分析法,从而有效地规制版权蟑螂现象。

  • 单位
    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