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与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具有耐人寻味的互文关系。与毕巧林一样,弗罗利在他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在他的行动与思想之间,在他的理智与情感之间,时时处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他自身的悲剧发展逻辑,他们既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与社会对立,不能彻底脱离社会。与毕巧林相比,弗罗利更脆弱、更分裂、更尴尬也更纠结,当然,比较弗罗利和毕巧林不是目的,比较是把两者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认识。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