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析食物过敏与十二指肠肥大细胞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FD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为Ⅰ组,2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为Ⅱ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胃镜下取50例FD病人和25例健康者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黏膜组织,并采集3mL静脉血,显微镜下计数肥大细胞及脱颗粒肥大细胞,ELISA法检测10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结果Ⅰ组和Ⅱ组病人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3.35、3.37,P<0.05);Ⅰ组和Ⅱ组病人十二指肠降部肥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4.31、5.57,P<0.05);Ⅰ组和Ⅱ组病人肥大细胞中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34.0330.07,P<0.05)。Ⅰ组牛肉、蟹、虾、小麦大豆、鸡肉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6430.65,P<0.05)。Ⅱ组牛肉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3、24.53,P<0.05)。IgG阳性评分和种类与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250.33,P<0.05)。结论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可诱导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同时使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进而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过程。

  • 单位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