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观水驱油试验可以直观展示油水在致密储层中分布情况。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姬塬油田T区块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该地区大量核磁共振、相渗及水驱油测试结果,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及水驱油微观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T2谱分布,研究区目的层致密油储层可分为4类:Ⅰ类(右偏双峰型)、Ⅱ类(单峰或不明显双峰型)、Ⅲ类(左偏双峰型,右峰不显著)、Ⅳ类(左偏双峰型,右峰显著)。油水相渗曲线类型被分为3类:Ⅰ类(Kw、Ko线下凹)、Ⅱ类(Ko线斜直下降、Kw线顶拐点斜直上升)、Ⅲ类(Kw线缓慢上升、Ko线陡直下降)。油水两相渗流区间内,油水两相含水饱和度宽度平均值为27.5%,样品呈现出较窄的油水两相渗流区;此外,共渗点处对应的平均值含水饱和度为49.5%,其相对渗透率平均值为0.138;当仅剩残余油时,样品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1.6%,高于束缚水饱和度。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目的层中主要存在4类典型的残余油分布状态,即油膜态、角隅态、绕流态和孤岛态。根据驱油效率计算结果,目的层注入倍数为1 PV时的驱油效率平均值为17.6%,注入倍数为2 PV时的驱油效率平均值为38.5%。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