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中山是近代较早关注到森林与民生关系的著名人士,并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在中国中北部建造森林的计划。这对民国植树节的设立与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1915年7月,北京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当日举行植树典礼,倡导国民植树。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改清明植树节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并于当日举行植树仪式,倡建中山林。新植树节的设立不仅有缅怀孙中山之故,而且有革故鼎新之意,植树节典礼仪式更兼有政治认同的寓意。此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把造林运动作为七项国策运动之一,并把植树造林看作是实现民生主义的基础。但随着国民党中山纪念的神圣化,植树节背负的政治寓意愈来愈重,植树典礼仪式逐渐形式化,使民国植树造林运动弊病丛生,造林成绩有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