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和南粳5055对光氧化处理的光化学响应特性及其耐性机制,比较耐光氧化特性的差异,为优质超级稻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南粳44和南粳5055为试材,在抽穗10 d后取剑叶进行7 d光氧化处理,对2个粳稻品种处理前后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光氧化处理前,南粳44和南粳5055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光氧化处理后,2个品种的光系统Ⅱ(PS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PSⅡ结构和生理状态受损,光合性能下降,初始荧光(Fo)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下降,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但南粳44的光化学活性显著高于南粳5055。光氧化处理后,南粳44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和耗散(DIo/RC)的能量与对照相比未显著升高,但显著低于南粳5055,说明南粳44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较高,其剑叶PSⅡ供体侧参数K相相对可变荧光(VK)和L相相对可变荧光(VL)分别是南粳5055的0.50倍和0.45倍,PSⅡ受体侧参数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和I点相对可变荧光(VI)及QA被还原的程度(Mo)和受体侧库的大小(Sm)分别为南粳5055的0.60倍、0.91倍、0.50倍和1.74倍,其剑叶PSⅡ供体侧电子的供应能力和受体侧QA向QB电子传递能力显著优于南粳5055;南粳44的Fv/Fm和PIabs较南粳5055分别显著高28.24%和776.82%。【结论】南粳44 PSⅡ的光合性能较强,可通过自身调节降低光抑制,其耐光氧化特性优于南粳5055。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