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变栖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黄洪; 黄永禄; 顾丹霞; 张嵘; 周宏伟*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 39(03): 197-201.
DOI: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9.03.007

摘要

目的 了解变栖克雷伯菌在临床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方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临床分离变栖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变栖克雷伯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药敏情况,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变栖克雷伯菌常见耐药基因,并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1株分离自脑脊液的泛耐药变栖克雷伯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26株临床分离株证实为变栖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变栖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5.4%(4/26),对替加环素的不敏感率为11.5% (3/26),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96.2%(25/26),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3.1%(6/2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变栖克雷伯菌均携带blaIMP-4、qnrA/B和blaTEM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blaNDM-1基因;在3株耐药菌株中检测到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MLST分型显示4株分离菌的型别为ST357(3株)和ST1737(1株)。对脑脊液分离的泛耐药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预测该基因组含有两个质粒,一个约为160 kb的IncFⅡ/FIB(k)型质粒,另一个约为260 kb的IncHⅠ1B/FIB型质粒。两个质粒上除了携带上述耐药基因外,还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strB、strA、armA、aac3-Ⅱd、aadA2),大环内酯类(msrE、mphE),氯霉素类(catA2),磺胺类(sulⅠ),替加环素(tetA突变体),甲氧苄氨嘧啶(dfrA16),但未发现常见毒力基因。结论 变栖克雷伯菌总体耐药情况与肺炎克雷伯菌相近。不同于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变栖克雷伯菌的主要ST型为ST357,IMP-4和NDM-1金属β-内酰胺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该泛耐药变栖克雷伯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而未检测到毒力基因,可能是菌株耐药进化的结果。

  • 单位
    临床医学研究所;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