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浓度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孟旭阳; 王翔; 赵紫楠; 杨晨光; 郭颖; 汪芳*
来源: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2, 22(01): 4438-4443.
DOI:10.16563/j.cnki.1671-6272.2022.02.009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浓度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就诊的175例长期服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利伐沙班药物谷浓度和峰浓度,并随访用药期间的出血事件。比较不同年龄分组、肾功能分组间的利伐沙班药物浓度差异,分析药物浓度与凝血指标之间、各危险因素与出血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利伐沙班峰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所有患者中,<75岁和≥75岁患者的谷浓度/剂量、峰浓度/剂量的差异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 <0.05);在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50 ml/min和CrCl <50 ml/min中,≥75岁患者的药物谷浓度/剂量、峰浓度/剂量均高于<75岁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利伐沙班谷浓度、谷浓度/剂量、峰浓度和峰浓度/剂量分别呈正相关(r=0.334,P <0.001;r=0.344,P <0.001;r=0.153,P=0.043;r=0.238,P=0.00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利伐沙班谷浓度、谷浓度/剂量分别呈正相关(r=0.235,P=0.002;r=0.234,P=0.002)。利伐沙班谷浓度/剂量、日剂量和是否联用抗血小板药物与出血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伐沙班药效呈剂量依赖性,尤其对峰浓度有更明显的影响。年龄对利伐沙班药物浓度的影响与肾功能有关。PT、APTT与血药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快速识别出血风险的初筛手段。利伐沙班谷浓度/剂量、日剂量和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出血事件,但并非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