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气病"最早出现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水气病脉证并治》一篇。张仲景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水气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水湿停聚,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以水肿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对水气病的治疗张仲景提出了"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的治疗大法。后人也宗仲景"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的学习,发现少有人运用"温通三焦"的方法来治疗水气病,本文旨在探讨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在水气病治疗中的作用。
-
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