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奥威尔在《1984》中对极权乌托邦的描绘切中了王小波所经历的中国历史,尤其是"文革"中的种种乱象,与此同时,王小波与奥威尔同样经历了理想的受挫,这些使得王小波很快认同并接受这部作品。在乌托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王小波的未来题材小说选择了与奥威尔相似的黑色乌托邦世界架构,并同样展示了权力施加在人的肉体与思想之上的双重规训。但与此同时,王小波又以黑色幽默的笔调凸显出这个糟糕世界的荒诞色彩,并通过叙述目光的选择过滤掉沉重的情绪,作品也就更富于趣味性,并展示出与《1984》不同的风貌。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