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淹育型水稻土在开垦耕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为提高水稻土有机质的品质、合理利用水稻土及提高其生产潜力、建设高产稳产稻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辽宁省各地棕壤和草甸土上发育的不同开垦年限淹育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田间定点试验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开垦年限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与组成及其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水稻土耕层有机质总量(SOM)随开垦年限的增加维持在18.60~26.30 g/kg之间,与开垦年限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但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占有机质总量的比例(ROM/SOM)均在50%以上,并且随水稻土开垦年限增加而下降,降幅为18%~20%;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Kos)均在1.2以下,随着水稻土开垦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幅为52%~57%,胡富比(HA/FA)及胡敏酸相对色度(RF)随开垦年限增加而增大,但胡敏酸活化度(AD)和土壤腐殖质的松/紧(LCH/TCH)明显下降。【结论】北方水稻土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耕层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减弱,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限制了北方水稻土生产潜力的发挥,应通过耕作管理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来防止或减缓水稻土肥力的下降。
-
单位土地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 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