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调查数据,构建离散选择模型(Logit、IVProbit)实证分析高等教育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从教育扶贫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能显著降低个体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降幅为29.4%。(2)从阶段转换视角来看,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与大众化阶段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相对贫困仍具有重要影响。(3)从异质性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对城镇群体摆脱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群体,城乡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工作收入的“积累效应”使得城乡群体的相对经济地位存在持续性差异。(4)从作用机制视角来看,社会资本提升是高等教育促进个体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通过提升社会资本改善个体相对贫困的间接效应为11.9%。为此,建议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适度扩大民办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地区中、高等教育录取比例,加强地方教育服务能力;清除城乡就业市场制度藩篱,加大低收入群体职业培训力度;引导低收入、弱势群体社会参与,积极发挥社会资本阻贫效应,构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治理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