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凹陷盐间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分形表征与评价

作者:孙中良; 王芙蓉*; 韩元佳; 侯宇光; 何生; 郑有恒; 吴世强
来源:地质科技通报, 2022, 41(04): 125-137.
DOI:10.19509/j.cnki.dzkq.2021.0063

摘要

目前,众多学者从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等方面对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展开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孔隙的复杂性、形成孔喉的主要矿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盲点。依据分形理论,结合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选取沉积位置不同的BX7井以及BYY2井,分别对潜三段第四亚段(Eq34-10)页岩的比表面分形特征、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以及孔喉分形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孔隙表面较为平整,比表面分形维数D1趋近于2,孔隙表面的粗糙程度主要受黏土矿物本身特性影响。相较于沉积边缘的BX7井,位于沉积中心的BYY2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更为简单。小孔径孔隙的孔体积所占比例越大,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越复杂。BX7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主要受黏土矿物以及石英的影响,而BYY2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主要受白云石的影响。白云石为构成BX7井储层孔喉的主要矿物,随白云石增加,孔喉特征复杂,连通性变差。BYY2井储层中石英形成的孔喉直径较小,石英的增加会使孔隙连通性变差;方解石形成的孔喉直径较大。页岩油的赋存会使孔隙的分形维数变小,对孔喉分形特征的影响较小。盐类矿物的存在会阻塞孔隙,使孔隙连通性变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