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寻左心室动脉偶联与左心做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关系, 明确二者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不同时间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资料, 揭示在不同时间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弹性指数(EaI)、左心室收缩末弹性指数(EesI)、EaI/EesI、心脏每搏功(SW)、心脏总功(PVA)、左心室射血效率(LVEf)的变化规律。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0)和存活组(n=36), 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做功及左心室-动脉偶联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结果共纳入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男32例, 女24例, 年龄(61±15)岁。死亡组及生存组EaI/EesI、LVEf在入ICU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6 h后左心室动脉偶联与左心做功的相关性最明显, EaI/EesI与SW呈中度负相关(rs=-0.500, P<0.001), 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s=-0.959,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EaI/EesI(校正OR=42.783, 95%CI:2.725~671.819, P=0.008)、LVEf(校正OR=2.293, 95%CI:1.222~4.301, P=0.010)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住院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EaI/EesI[曲线下面积(AUC)=0.742±0.083, P=0.004]、LVEf(AUC=0.733±0.084, P=0.006)均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ICU预后的有效指标, 其中EaI/EesI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最佳cut-off值为6.10, 灵敏度为88.9%, 特异度为65.0%;LVEf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最佳cut-off值为0.24, 灵敏度为88.8%, 特异度为60.0%;EaI/EesI预测效能大于LVEf(ΔAUC=0.120, Z=6.528, P=0.036)。结论感染性休克干预6 h后, EaI/EesI与SW、LVEf明显相关;EaI/EesI、LVEf是感染性休克患者ICU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预测指标, EaI/EesI预测效能大于LVEf。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