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导气同精”为治疗“五乱”的手法,而庄礼兴教授则将“导气同精针法”细化成“定志调神,徐入徐出,定针导气”的具体操作,认为其可与补泻手法同施,广泛应用于痹证类、颤证类、中风类、神志类及五官类等多种疾病,用以强调针刺须获“气至针下”“气至病所”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