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孤独症儿童作为我国数量十分庞大的一个儿童弱社会群体,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都面临诸多问题,表现为:国家(政府)层面的投入不足,外部监管薄弱;市场(经济)层面的“经济人”理性思维与社会服务理念相矛盾,特殊教育体系规范性不足;家庭层面的认知度不够,经济能力有限等。要摆脱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难题与困境,就必须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使国家(政府)、市场(经济)、家庭三方主体配合起来,多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一是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专门公办孤独症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孤独症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推广“公建民营”学校机构的建立,加强国家和政府对民办孤独症学校的监控管理与绩效评估;三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孤独症专业教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诊疗和教育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保障;四是做好员工福利待遇体系建设工作,避免员工流动性大与引进困难的状况,使孤独症学校既“用对人”又“用好人”;五是把家长学习相关知识与社会加强知识普及结合起来,完善社会公益服务网络和社会救助格局。
- 单位